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市场萎缩483亿!集采带来行业内卷化 药企还活得
市场萎缩483亿!集采带来行业内卷化 药企还活得
发布:
11-16
分类:
医疗医学
医药网4月9日讯 “内卷化”一词近来被频频提起,用于形容某一领域发生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相互倾轧、内耗的状态。 集采就是很好的“内卷化”表现。 自集采以来,药企降价厮杀争夺市场,药价全线跳水,业内人士纷纷担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后,药企的“内卷化”,是无效消耗还是竞争动力? 从一组数据说起。 四批国采以来,中选品种平均降幅基本稳定在50%以上(图1)。 图1入围品种数和平均降幅 从“4+7”
基数金额19亿,集采扩围采购35亿,第二批国采88亿,第三批国采226.5亿,而第四批国采基数已高达550亿,比“4+7”增长近29倍。 5次采购基数汇总金额达到了918.5亿。大幅降价后,为医保“腾”出的金额约为483.2亿,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其他零售渠道的前提下,5批下来入围品种的市场规模萎缩483.2亿。
中标的企业,“胜”了吗?
2018年11月,“4+7”带量采购试点完成,从2019年的销售数据(图2)中看到,21个品种的销售数量正向增长,销量增长的品种数占比达到87.5%,像吉非替尼、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右美托咪定、伊马替尼等临床急需大品种的销量增幅显著,让老百姓用得上好药这一点得到了真实销售数据的验证。 图22018与2019销售和销售额增长率 但对于企业而言,销售业绩增长才是生存之道。 而实际上参与“4+7”带量采购试点的品种中,只有7个实现了销售额的正向增长,剩余的品种的销售额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还包括销量增速最大的吉非替尼。 第二轮国采的销售数据分析(图3)结果显得更加黯淡,仅有6个品种实现了销售数量的正向增长,而销售额增长的则只剩下1个,安立生坦,唯一一个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同步增长的品种,几乎撑起了第二轮国采的大半边天。
图32019与2020销售和销售额增长率 其余品种,不单止没有如期实现由于“带量”而带来销售数量的提升,还因为“挤水分”把销售业绩和利润同步挤走了。 在带量采购中,有一个“灵魂品种”氨氯地平。 “地板价、水比药贵、不如面粉”的氨氯地平,它的销售业绩是否直击人心(图4)?
图4氨氯地平市场占有率变化 首轮集采
中,原研辉瑞的络活喜遭到冲击,报价9分钱的京新药业都遗憾出局,国内其他几十个生产厂家貌似变得无路可走。 但是,从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可以看到,占据主要位置的依旧是原研辉瑞,销售数量市场份额是被压缩了,但销售金额在2020年依旧坚挺,还是占据了超过一半的销售额份额。 几轮招标下来,中标企业的销售数量占比是显著提高了,但是销售额占比依旧不温不火。
中标的企业,过得好不好?
带量采购倒逼行业供给侧改革,促进行业洗牌,从而实现优胜劣汰。如果优选下来的企业最后也没有实现胜利,那么后续的企业怎么有信心参与?怎么有信心走向胜利? 未中标前,企业所有的重心和期望都放在要中标,感觉中标就是“赢家通吃”。 中标后,企业虽然通过降价换来了大范围的销售市场,甚至目前还没体现出销售市场瓜分的效益,却因降价幅度过大,销售收入又受到了制约。 这场带量采购,对中标企业的控制成本能力考验才正式拉开了帷幕。要凭借这张入场券走向胜利,还任重道远。 另外一方面,外企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多数降价意愿不高的答案是否也呼之欲出? 说好的同台竞争、以价换量,破除专利到期原研药享受超国民待遇的顽疾是不是流于形式?
还是外资企业的积累使得他们游刃有余?
还是一致性评价的信心还不足抵消国产仿制药多年来消极口碑的影响? 这些都值得探究。 作为国家“三医联动”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药企?是政策的传导有阻碍?还是政策落地的过程被带偏了?
进与不进,药企实苦
国家推行带量采购政策,目的是保证中标企业的销量,减少销售环节,保障企业利润,有利润了就能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另外一方面价格压下来了,医疗费用自然就降低了,医保支出也就少了。 在这个设想中,最终目的是实现三方共赢。 实际上,这个决策逻辑,在执行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问题? 当然有,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以价换量不等同于企业销售、利润增长,现已体现出来,也是药企苦不堪言的痛点:进,企业苦,不进,企业苦。
图5带量采购的政策动机和逻辑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以价换量”其实类似“薄利多销”的概念,可以用需求弹性来解释,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才能增加。
“以价换量”在中国医药市场主要有两种类型:
谈判进医保,一般是富有需求弹性的创新产品。对于近几年进入医保谈判的抗癌药,近3年进入医保的抗癌药有超过30个实现“以价换量”,销售额上涨。 带量采购,主要以仿制药和基药为主,一般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品种。这时候的“以价换量”,最终不会导致销售额的增加,因为单价下降幅度远大于销售增加幅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怎样解决企业在集采中“以价换量”的问题? 一方面,采购量要上去,确保采购量的增幅大于价格的降幅,真正意义上实现带量采购,采购量的测算和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指导原则来保障,这一块目前是比较缺乏的。 另外一方面,价格降幅要在合理的范围。阵痛是必须经历的,但是区间要趋于理性。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做好当前
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几轮带量采购招标政策改善,药品降价幅度也有所收窄,促使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相信指日可待。 从长期看,仿制药已进入微利时代。带量采购将带来行业大规模洗牌趋势已经不可逆,除了感慨“第一个‘挨刀子’的总是药企”外,仿制药
生存的关键点依旧是老生常谈的
和成本控制。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动态的,但药企必须咬牙坚持,见到更合理政策出台的那一天,顺势而为才能真正享受政策的红利。
集采后,你过得怎么样? 注:文中配图数据,来源各大数据库,由作者整理成表。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海南自贸港放宽药品市场准入 处方药网售政策落
|
下一篇:
国家出手!惠及3亿多人 职工医保改革将迎大动作
相关文章
中医药按病种付费加速推进!院内市场洗牌!
2023-11-19
网售处方药迎风口:电子处方中心建设提速!
2023-11-20
整体行情震荡上行,2022年这些中药材品种涨价!
2023-11-23
耐药性引需求大缺口:病毒性肝炎新药青黄不接
2023-11-22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来袭!院内市场或迎
2023-11-17
5种全球首批 2022年第一季度PMDA获批新药速览
2023-11-22
随机文章
小品种萹蓄未被冷落,连续两年价格上涨!
统一医保用药范围 “腾笼”让位新药好药
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
恒瑞、豪森…大丰收 拿下24款抗肿瘤1类新药
冲刺国产第2家 豪森药业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报
苑东生物抢食12亿大品种 口服液体剂剑指国产第
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哪些调整?官方详解
超$100亿抗凝药!华海拿下ANDA
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进展:344个药品通过初步审查
迈瑞公布66亿利润成因,剧透下一步战略
各方专家呼吁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效能
三部门:对部分进口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免征进口
18省新冠检测试剂集采,填报全国最低价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将迎来大修 立法鼓励药品创
山东药企拿下7大重磅品种!10个新品在路上
公立医院规模扩张要结束了?5年内要实现转向!
新增754家!北京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再扩容
河北省药监发文,取消药店距离及面积限制
健友股份今年第10个ANDA获批 涉及9个产品均为注射
国家卫生健康委:67个新增谈判药品在定点医药机
卫健委发文 全国新增441家标准县医院!
41种药品采购成功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