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第七批药品国采迟到!资本对集采冷处理,兴奋
第七批药品国采迟到!资本对集采冷处理,兴奋
发布:
11-22
分类:
医疗医学
第七批国家集采已然延后。 从2月下旬开始,大家的注意力似乎都放到了疫情上。回过神来才发现,第七批国家组织
集中采购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 自2月17日发布《关于开展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后,联合采购办公室就没有再发布了关于第七批集采的新消息了。 回顾此前几批集采,未曾出现这种情况。 随着集采品种的增加,在正式的采购文件公布之前,增加了信息填报的通知。例如第三批集采的信息填报工作通知是2020年7月21日发布的,7天后采购文件就公布了;第四批和第五批的信息填报工作通知和采购文件发布之间隔的时间长一些,但也是20多天;胰岛素集采的那次信息填报通知则直接与采购文件同一天发布。 然而,第七批信息填报工作通知发布后,至今已快两个月了,还是没有等来采购文件。有业内有人士认为,第七批集采可能延迟到六月份。
并非资本市场对集采“免疫”
从2018年底的“4+7”开始,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已经超过三年,开展了七轮六批。一开始,资本市场对集采反应巨大。 “4+7”中选结果出来之前,
股就闻风“跳水”。正式结果发布前一天,各大医药指数纷纷下跌,全指医药(000991)降幅达3.59%;正式结果发布当天,全指医药继续下降3.35%。作为当时医药行业“新玩法”,“4+7”的降价幅度超出很多人的想像。 但这种刺激,资本市场似乎很快适应了。“4+7”扩面的中选结果公布当天,全指医药仅微跌0.40%;第二、三、四、五批集采中选结果公布当天,全指医药分别上涨1.86%、0.50%、1.60%和1.77%;反而到了第六批,即胰岛素集采时,全指医药才再次下跌,下降了0.11%。 其实,“4+7”和“4+7”扩面时,资本市场的反应基本都是中选
大涨、落标企业大跌。到了第二批时,倒是出现了不少医药上市公司的股票上涨,甚至涨停的局面;第三批结果出来的时候,资本市场反应已经颇为冷淡,仿佛已经开始习惯了采集。 而后,2021年1月,第四批采集的
文件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再到2月第四批中选结果发布,医药股还分别迎来了一波上涨。 直到第六批胰岛素集采,这是药品集采第一次从化学仿制药扩大到生物类似物,资本市场又一次出现了微跌。 从这个节奏来看,难道资本市场已经对国家集采的刺激“免疫”了? 熟悉资本市场的业内人员表示:资本市场对集采信息依然关注,只是资本市场对有预期的利好与利空信息的反应往往要提前3~6个月。经过一两次的“演练”,资本市场已经摸清了集采的套路,早早就对可能集采的大品种做出反应。等到降价结果真的来临时,资本市场的反应反而显得冷淡了。 集采常态化,转战院外、转型皆非易事 国家药品集采已经实施三年多了。从一开始,落标产品寻求院外渠道,医药企业转型创新,大家都在艰难地探索着集采常态化后的出路。既然集采不可避免,那么寻求集采以外的发展之路,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但是,无论是院外渠道,还是转型创新,都不容易。 至少到目前为止,国内的药品销售渠道依然是以医疗机构为主,院外药品零售只占两成左右的市场份额。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处方外流一直未如预期般乐观。至于转型创新,对企业的实力要求颇高,不仅仅是“有钱任性”就能搞定的,对企业长期的研发实力积累要求很高。再加上创新药品上市后,虽然短时间内不用面临集采,但一样需要面对降价的压力——随着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一年一度的医保谈判降价幅度并不低。而且,国内创新药一直存在“扎堆”现象,早在多年前,研发界人士就已经担心中国的PD-1会步“4+7”纳入品种们的后尘,创新药也会成为另一种“仿制药”,有创新之名,但实际待遇和市场竞争是仿制药的。
药企出路在哪?资本兴奋点何在?
那么,出路到底在哪里?
行业对这个问题一直在思考与探索。去年11月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
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也在回答这个问题——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无论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差异化创新,还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品支付体系,都在强调一个问题,将来市场需要的是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只有临床价值是药品的“立身之本”。 对临床价值的追求,能让创新药物的路走得宽——不仅仅在国内,还能走向国外。近年来,国内的创新药企业在努力布局全球市场。“中美双报”“license-out”等都是研发界的热词。创新药出海的果实也在陆续结出,2019年11月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2022年2月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获得FDA批准上市——果实虽少,但至少开始结果了。 这两个药品都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其临床试验数据所显示出来的价值是它们获得这一认定的底气。 根据百济神州公布的数据,泽布替尼2020年和2021年在美国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822.8万美元和11565.8万美元,增长幅度超过5倍;占泽布替尼全球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7%和53.1%——美国已经是泽布替尼的主要市场了。 当然,这也相当不易。我们也需要看到,就在今年2月,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出海受挫。这条路对于中国的医药创新企业而言是一条新路,走下来定然不轻松。但可以预见,随着国内创新药研发能力的提升,优先的具有临床价值差异化的创新药打开海外主流医药医药市场的大门,站到更大的世界舞台上是一条可以期待的光明大道——这也是资本市场对于目前的医药企业的兴奋点所在。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研发投入超亿的中药企业,钱用对了么?遇到哪
|
下一篇:
小品种筋骨草低价运行,行情能反弹吗?
相关文章
网售处方药迎风口:电子处方中心建设提速!
2023-11-20
整体行情震荡上行,2022年这些中药材品种涨价!
2023-11-23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来袭!院内市场或迎
2023-11-17
中医药按病种付费加速推进!院内市场洗牌!
2023-11-19
耐药性引需求大缺口:病毒性肝炎新药青黄不接
2023-11-22
5种全球首批 2022年第一季度PMDA获批新药速览
2023-11-22
随机文章
苑东生物抢食12亿大品种 口服液体剂剑指国产第
河北省药监发文,取消药店距离及面积限制
健友股份今年第10个ANDA获批 涉及9个产品均为注射
冲刺国产第2家 豪森药业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报
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哪些调整?官方详解
统一医保用药范围 “腾笼”让位新药好药
超$100亿抗凝药!华海拿下ANDA
山东药企拿下7大重磅品种!10个新品在路上
卫健委发文 全国新增441家标准县医院!
公立医院规模扩张要结束了?5年内要实现转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67个新增谈判药品在定点医药机
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
18省新冠检测试剂集采,填报全国最低价
三部门:对部分进口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免征进口
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进展:344个药品通过初步审查
恒瑞、豪森…大丰收 拿下24款抗肿瘤1类新药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将迎来大修 立法鼓励药品创
小品种萹蓄未被冷落,连续两年价格上涨!
新增754家!北京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再扩容
迈瑞公布66亿利润成因,剧透下一步战略
41种药品采购成功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
各方专家呼吁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效能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