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四类监测药品销售政策松动!单一大品种短板还
四类监测药品销售政策松动!单一大品种短板还
发布:
11-22
分类:
医疗医学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退热、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类疫情监测药品在零售终端的销售政策出现松动。 3月26日,昆明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关于恢复“一退两抗”
销售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通告》要求,从即日起,全市零售药店有序恢复“一退两抗”药品销售(含网络销售);各零售药店要切实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对《昆明市“一退两抗”药品目录(第一版 试行)》中的药品严格执行实名登记销售制度,充分发挥零售药店“哨点”监测作用。 除昆明外,近日,安徽铜陵、福建泉州、内蒙古呼和浩特、浙江杭州、江苏无锡等地,也逐步有序恢复“退热、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类疫情监测药品(以下简称“四类药品”)在线下零售药店的销售。 春天悄然降临,但“寒冬”尚未真正远去。可以肯定的是,政策的逐步放开有望带动“四类药品”在零售终端的销量。然而,曾经的“寒冬”暴露出的仅凭单一大品种盈利的短板,使得如何突破现有盈利模式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考题。
销量暴跌
近一年来,香雪制药经历了一场艰难的生存考验。 香雪制药2021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达25.20亿~30.1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95亿~7.95亿元。在分析总营收和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时,香雪制药给出了“受疫情、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中成药产品销售不达预期”的解释。 抗病毒口服液作为香雪制药的主导产品,主要用于风热感冒,被作为居家常备药,与橘红痰咳液均是年销售额过亿的中成药品种。用香雪制药董事长王永辉的话说,“自上市以来,抗病毒口服液对业绩的贡献功不可没。” 不过,2021年上半年,抗病毒口服液营业收入仅1.5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7.86%,销量遭遇滑铁卢。
原因在哪?
为了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初广东省率先要求所有零售药店在销售发热、咳嗽类药品时实行登记报告制度,通过发挥全省零售药店网络覆盖优势和早期监测作用,实施全面精准排查。随后拟定了《需实名登记报告的退热类药品目录》,涵盖布洛芬、安宫牛黄丸、安乃近、复方感冒灵片、维C银翘片等43种药品。根据规定,各零售药店销售目录内的退热类药品时,必须实施实名登记报告。 去年5月,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的科学性、靶向性,提高登记报告的“准确率、及时率和覆盖率”,广东省对原制定的《需实名登记报告的退热类药品目录》进行优化,制定了《疫情期间需实名登记报告药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其中包括感冒灵(所有剂型)、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颗粒等20个中成药,以及阿咖酚散、布洛芬等17个化学药产品。这是在外来疫情威胁与本土突发疫情的背景下,为落实新冠防疫工作、充分发挥零售药店在疫情监控中“哨点”监测作用,广东省执行的特殊时期政策。 王永辉表示,自去年5月抗病毒口服液纳入“目录”执行后,该产品同比销售额下降90%以上,产品大量积压,产销难以达到良性循环状态。
“硬币”的两面
然而,政策也带有两面性。 记者留意到,虽然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同样在需实名登记报告的37个药品之列,但与抗病毒口服液不同的是,该药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推荐中成药。此外,从3月26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的《关于开展广东联盟清开灵等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模拟报价的通知》中可以看到,连花清瘟颗粒亦是此次广东联盟的中成药集采品种。 据此前公布的文件,广东中成药联盟集采首年预购量为39.95亿(片/粒/袋/支),其中公立医院33.94亿(片/粒/袋/支),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0.63亿(片/粒/袋/支)、零售药店1.38亿(片/粒/袋/支)。可以预见,随着广东中成药集采的开标,相关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连花清瘟颗粒作为以岭药业的拳头产品,为以岭药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以岭药业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呼吸系统类药品营收达24.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13%。可见,抗病毒口服液的政策困境,却似乎成为连花清瘟颗粒的机遇。 此外,记者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发现,已上市的抗病毒口服液共有24个。从另一家生产抗病毒口服液的企业康缘药业看,年报显示,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36.49亿元,同比增长20.34%。截至报告期末,康缘药业共计获得药品生产批件203个,其中43个药品为中药独家品种,有3个中药保护品种。康缘药业分析认为,这些品种为产品销售提供良好基础,有效抵御经济环境及行业政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何自救?
事实上,尽管多地逐步有序恢复“退热、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类疫情监测药品线下销售,但目前依然有部分区域的零售药店继续暂停或对“四类药品”在零售药店的销售有所限制。 3月27日,《
经济报》记者在广州大参林一分店走访时看到,该药店入口处醒目地张贴着“疫情期间需实名购买指定药品的温馨提示”,除了37种目录内药品外,还有广州市发热门诊目录的指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购买目录内的37种药品依然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证明。 据悉,除广州外,安徽马鞍山、江苏常州等地区因疫情防控需要,对当地线上线下药店继续暂停“退热、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类疫情监测药品销售。 面对政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单一品种市场依赖度较高的
而言,在疫情常态化、监管严格化、政策密集化的行业趋势下,如何自救?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蒋蓉建议,“首先,应加强产业链纵深合作,与下游零售药店进行深度战略性合作,加大合作药店产品推广、专业培训和合规教育力度。其次,对普药品种销售,制定线上线下差异化营销策略,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依托互联网
、线上
等,积极运用数字化营销和管理手段推动线上购药、患者教育、患者管理等,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产品和市场策略转型,逐渐降低对单一品种的依赖度。一方面,对企业现有产品线进行深度评估与筛选,选择潜力品种培育新市场。另一方面,加强研发投入,整合现有治疗领域市场资源,通过立项自研、合同外包、技术引进等方式,寻求新的产品机会和利润点。”蒋蓉指出。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需求萎缩,流通受阻,中药材进出口总量再降!
|
下一篇:
中药行业利好不断,股市不买账,产业发展还差
相关文章
整体行情震荡上行,2022年这些中药材品种涨价!
2023-11-23
网售处方药迎风口:电子处方中心建设提速!
2023-11-20
中医药按病种付费加速推进!院内市场洗牌!
2023-11-19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来袭!院内市场或迎
2023-11-17
5种全球首批 2022年第一季度PMDA获批新药速览
2023-11-22
耐药性引需求大缺口:病毒性肝炎新药青黄不接
2023-11-22
随机文章
苑东生物抢食12亿大品种 口服液体剂剑指国产第
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
山东药企拿下7大重磅品种!10个新品在路上
新增754家!北京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再扩容
国家卫生健康委:67个新增谈判药品在定点医药机
卫健委发文 全国新增441家标准县医院!
迈瑞公布66亿利润成因,剧透下一步战略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将迎来大修 立法鼓励药品创
三部门:对部分进口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免征进口
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哪些调整?官方详解
恒瑞、豪森…大丰收 拿下24款抗肿瘤1类新药
健友股份今年第10个ANDA获批 涉及9个产品均为注射
各方专家呼吁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效能
统一医保用药范围 “腾笼”让位新药好药
小品种萹蓄未被冷落,连续两年价格上涨!
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进展:344个药品通过初步审查
河北省药监发文,取消药店距离及面积限制
公立医院规模扩张要结束了?5年内要实现转向!
超$100亿抗凝药!华海拿下ANDA
41种药品采购成功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
冲刺国产第2家 豪森药业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报
18省新冠检测试剂集采,填报全国最低价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