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 首页
  • 社会新闻
  • 集聚力量能办事建立完善保障工作力量的有效机制补充新鲜血液

集聚力量能办事建立完善保障工作力量的有效机制补充新鲜血液

发布:最新更新12-20分类: 社会新闻

  自縣域共青團基層安排改革以來,共青團恭城瑤族自治縣委員會聚集破除行政化、形成社會功能兩個方針,活躍整合黨政、團內、社會資源,不斷推進資源配置方法社會化,實現資源「從社會來」「到社會去」,共青團服務大局、服務青年才能大大提高,打開了恭城共青團社會化生存新局面。
  
  以人才為根底,集聚力氣「能就事」。樹立完善保證作業力氣的有用機製,補充「新鮮血液」,施行社會化選配、項目化用人。從校園、農村、企業、社會安排等各個範疇選拔3名優秀青年幹部任團縣委掛兼職副書記,從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方案自願者、返鄉創業人員選配23人任鄉鎮掛兼職副書記;組成恭城瑤族自治縣大學生聯合會、青年創業創新協會,吸收會員和創業青年300余人,聯系服務創業青年100余人。引流青年力氣,變服務目標為作業力氣,經過推動團員註冊成為自願者、「返家鄉」和「揚帆方案」等項目,有用充實了青年作業力氣,保證恭城共青團有人「能就事」。
  
  以資金為保證,整合資源「好就事」。活躍探索「向黨政部門尋求聯動、向社會範疇尋求資源、向青年能人尋求輔佐」的作業途徑,爭奪縣委安排部、縣教育局等多方面方針保證和50余萬元資金支撐;施行希望工程品牌助學項目,籌集資金55.6萬元,贊助貧困學生98人,改善1所小學食堂建造;整合社會資源,為基層防疫作業人員贈送愛心大禮包570個,為受災大眾募捐愛心物資10萬余元,經過「紅領巾壯苗舉動」主題公益共籌集捐款2萬余元,切實把共青團「自家的事」變成團表裏「大家的事」,有用提高了共青團的社會化生存才能。
  
  以活動為載體,服務青年「辦好事」。堅持「線上+線下」一體化建造形式,創立24個「青年之家」,線下展開創業沙龍、防溺水、讀書會等各類活動80余場,線上展開活動300余場,服務青少年4000余人次,為青少年提供「家門口」的暖心服務。以自願服務為抓手,發揮自願者隊伍在社區管理中宣揚、參加、智囊、監督的引領效果,結合「我為大眾辦實事」常態化展開為老惠老、疫情防控、生態環保等系列「青」自願服務超500余次,不斷拓展自願服務融入社區管理途徑;以「瑤鄉團緣」青年結交品牌為引領,展開「青年聯誼」主題活動,招引200余名青年參加,幫助青年處理婚戀結交問題,全面提高團安排服務效能。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