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百亿饮片跨省集采启动,或面临两大挑战!
百亿饮片跨省集采启动,或面临两大挑战!
发布:
11-22
分类:
医疗医学
图1:3月3日,19省中药饮片集采数据填报工作正式启动 2022年1月6日,由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牵头的19个省86个城市中药联合集采正式启动,覆盖9547家医疗机构的价值100亿元的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中成药等中药类型。 3月3日,参与集采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数据填报工作正式开始,意味着跨省中药饮片集采工作进入投标准备阶段。待医疗机构数据填报完毕,交易中心进行数据标准化后,即可启动企业报名、产品投标报价和评标过程。如无特殊因素,笔者预计中标结果将在3个月内产生。 饮片集采可以说是国内中药流通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行业重新洗牌,饮片企业占领市场甚至“弯道超车”的良机。作为国内最早参与
集中采购和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从业者,笔者认为,中药饮片首次联合集采或将面临“质量层次”和“价格波动”两大挑战,理由如下:
一、质量层次不清晰,可能拉低医疗机构中药质量水平
此次集采,交易中心提出通过“质控溯源、质量保险、合量议价、交易结算、智慧药房”五大核心体系,破解中药(材)流通领域的诸多行业痛点,最终实现联盟省市中药(材)供应的“保质、提级、稳供”。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具体落实到集采品种的质量层次划分上则难度极大,在19个省的联合集采中实现“需求方的最大公约数”,谈何容易? 首先是品种来源的多样性问题 众所周知,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实战的武器,也是临床实践的结果。这样的实战经验和历史沉淀,造成了中药材原料来源的多样性、多层次性。
图2:2015-2020年国内附子销售增长图 图3:目前国内不同产区的附子饮片供应价对比 以“经方第一药”附子为例,该品种是临床中医特别是经方派中医最为关注来源的一味中药。2020年,国内城市医疗机构对该品种饮片的需求量在860吨以上,其中340多吨原料来自四川江油道地产区的5家附子饮片厂,其他来自于云南、陕西等地,价格从45元(公斤价,下同)到260元不等(未纳入规格差异,如中坝附子的炮天雄价格更高)。 而这样的价格差异,背后是种源道地性、历史传承、加工工艺和区域劳力成本的综合反映,都有其历史合理性,用俗话讲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我们简单限定1-2个集采中标价格,那么,哪个产区、哪种规格该退出历史舞台?何况云南丽江、四川凉山州(主要是木里县)还承载着中药材精准扶贫的重任。 其次是消费水平的区域差异问题 从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监测来看,国内中药消费水平大体可划分为三个梯队:一是北上广和浙江、江苏和福建等沿海省份;二是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等中部省份;三是西北和西南诸省。其中,对饮片质量要求最高的是广东、上海和浙江等地。即使在广东省内,又存在珠三角地区和粤西、粤北地区巨大消费水平差异。 如果把这19个省的需求根据价格拉在同一水平线上,本着降低医保支出的大原则,最终结果将是发达地区跟着欠发达地区走,从而整体拉低医疗机构的用药质量水平。 对于这个问题,在前期公布的饮片集采文件中,笔者看到的是“符合药典标准+统片+选片”这样简单的质量层次划分,根本没有体现产区、加工工艺等差异,又如何能满足19个省近万家医疗机构的个性化需求?
二、中药材原料价格波动频繁,中标后难以保障供应
图4:1988-2021年附子价格波动图 过去5年,在传统中药材专业市场萎缩、中间流通环节减少的背景下,“囤积炒作”成为传统贸易商的主要盈利手段,中药材原料价格屡屡失控。 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统计,2018-2021年,国内中药材市场综合200指数的振幅高达18.96%,每年给中药材原料流通领域带来的损失超过380多亿元,已严重影响到中
产业
可持续发展。 如图4,附子作为短周期品种,过去30年的价格一直保持稳定,但2014年产新后,部分附子加工
联手炒货商,将其价格暴炒到2015年的115元以上,导致云南、四川等产区疯狂扩种,最终在2018年产新后价格跌到20元以下,农户损失惨重。 一方面,近两年,联手炒货商,通过控制中
原料价格实现超额利润并打击竞争对手,已成为国内不少饮片企业的主要生存和盈利方式。在产销对接体系尚不完善的前提下,19个省大规模的联合采购,标的明确、采购数量清晰,必然给这种“囤积炒作”行为大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那些库存空虚的中药原料一旦被炒家刻意炒高价格,中标结果如何执行? 万事开头难,为防范上述风险,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在质量层次上尽可能以医疗机构上报的需求为主 交易中心等平台工作人员不妨辛苦一点,多拆分一些标的,增加一些质量字段,而不能简单满足于“药典标准”这个最低门槛。 二是评标专家尽可能贴近实战 参与评标和评价的中药专家,最好是多一些来自一线的采购员、药剂师和药工,对传统鉴别经验和质量判定有充分理解。 三是质量优先价格辅助 在评分标准上质量的权重,至少应在50%以上,其次再参考报价、配送能力和企业规模等指标。而质量要求,除了评标专家的主观判断外,还应引入产地来源、生长年限、加工方法和片形大小等客观刚性要求。 四是让临床中医充分参与集采过程 笔者建议在集采需求、评标专家选择上,临床中医专家占比不应少于30%,同时还应分全科、内外妇儿和专科医生等,特别是儿科、外科等科室,他们通常对饮片质量的个性化需求更为突出。 因为中药饮片领域的复杂性,笔者一直认为,在产销对接体系(以追溯体系为核心)尚不完善的前提下,中药饮片的联合集采要慎之又慎,应在充分论证和试点基础上再全面展开。但现在既然已经提上日程,就应在工作推进中不断完善了。(作者为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首席分析师)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2021年,我国药品案件查办力度持续加大
|
下一篇:
抗原检测可医保个账支付,或将实施“长期处方
相关文章
十年来我国多层次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取得成效
2023-11-22
22省市肝功生化试剂集采即将开启!
2023-11-22
板蓝根价格“跌宕起伏”,减种后关注度高!
2023-11-25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人享有健康
2023-11-24
官方回应全国疫情形势、“五一”防疫部署等热
2023-11-24
皮肤病化药TOP20出炉,18个品牌药店大卖过亿!
2023-11-23
随机文章
省增补品种明年7月全部清空!零售统筹支付“双
近五年医药贸易进出口额逐年增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
国药、科兴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疫苗在国内获批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国产新冠特效药啥时候能用上?可作为预防性药
中国多地调整优化核酸查验 多措并举满足就医问
泌尿系统感染用药冲刺百亿市场 院内、药店中成
全国医疗机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将出台
国家药监局:2022年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下发
跨国医疗企业借进博平台快速“融入”中国
公开征求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
恒瑞医药97款1类新药霸屏 31个品种首家过评
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
确认!这类医用耗材全线降价
百奥泰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下一程,能否
北京出台医疗救助惠民措施 基本医保报销费用全
首个国产1.1类抗ED创新药展硬核实力!近百亿市场
浙江县域就诊率达89.54% 城乡医疗资源差距不断缩
内蒙古产量不小,桔梗行情如何?
国家卫健委印发口腔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
八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推动配备交通医疗急救箱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