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特效药”套路深 网上寻医问药需谨慎
“特效药”套路深 网上寻医问药需谨慎
发布:
11-20
分类:
医疗医学
花费数万元网购的治眼疾“特效药”,实际上却是食用品和代用茶。在近日江苏省南通市警方通报的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中,犯罪集团以合法公司为伪装,通过虚构医学专家和夸大药效等手段,导致全国10万多人陷入骗局,被骗总金额达3亿多元。警方提醒,切勿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及其所谓的“特效药”,尽量选择到正规医院进行现场检查、诊断,以免上当受骗。 “特效神药,1盒就够,永不复发”“名贵草本熬制,专攻睡不着”“老中医祖传秘方,治疗各种眼疾”……近年来,类似的虚假广告在网络、电视等平台上层出不穷,导致一些群众上当受骗。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通报,今年7月,南通警方在江苏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协调和京冀警方配合下,合力捣毁一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现场查获涉案成员720余名,冻结涉案金额7000余万元。该犯罪集团以合法公司为伪装,通过虚构医学专家和夸大药效等手段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导致全国10万多人陷入骗局,被骗总金额达3亿多元。
网购治眼疾“神药”,陷入连环骗局
家住江苏南通海安市城东镇的曹大爷,长期受眼疾困扰。去年8月,他网购了一款名为“通天明目方”的祖传秘制中药,前后花费5984元,但发现自己收到的大多是“陈皮木香”等食用品和代用茶,服用后没有起效。经人提醒,曹大爷才意识到可能上当了,连忙报警。 曹大爷的遭遇,并非个例。南通市区的陶女士为了根治眼疾,经常在网上寻医问药,偶然间看到发布在某网络平台上的广告,被其宣传的神奇药效吸引,当即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 接待陶女士的,是“北京郑氏中医门诊”的专家“郑老师”。对方自称出身中医世家,为陶女士远程看诊后,“郑老师”表示陶女士的视力正在逐渐减退,若得不到重视将有可能失明,并向她推荐“百年退翳方”。 “郑老师”还称,江苏地区正好有优惠名额,建议她一次性购买3个疗程。当陶女士购药、用药后反映药物没有起效时,“郑老师”又推荐自己84岁的“爷爷”——一位有着60多年治疗眼病丰富经验的“老专家”,为她看诊。 就这样,在“郑老师”和“老专家”的指导下,陶女士先后花费了近3万元,但疗效微乎其微。
非法医疗公司的“伪装术”
随着南通警方调查的深入,一家披着合法外衣的医疗
公司逐渐浮出水面。经查,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北京,还有多个子公司位于河北保定,专门从事虚假保健品的销售。 “位于河北保定的一家子公司防备严密,每天等员工到齐上班后,就会把底楼的大门从里面反锁。”参与办案的海门区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张健荣说,该犯罪集团有着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为更好地隐藏自己,甚至还在底楼开了一家正常经营的药房,来应付相关部门的日常检查。 为防止警方获取电子数据,犯罪嫌疑人还秘密隐藏了服务器。现场参与抓捕的海门区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苏宸说,他们在负责人办公室的书柜和收藏柜背后发现了隐形门,里面藏着5台服务器。 待时机成熟,7月4日,警方发起总攻,将诈骗窝点一举捣毁。在前方集中抓捕的同时,南通市海安、海门两地反诈中心民警同时在后方对700多个涉案账户开展紧急止付冻结工作。 在这次抓捕行动中,以关某奇、王某诗夫妇为首的犯罪集团被“一网打尽”。公安机关现场抓获涉案成员720余名,其中157人涉嫌刑事犯罪,冻结涉案资金7000余万元。
压低嗓门、放慢语速,冒充“老中医”
“他们的广告投放是有群体针对性的,比如年轻人习惯刷抖音,减肥药和男性疾病之类的广告就会投放在抖音上。老年人更多看电视,他们就在电视上投放健康栏目的广告。”专案组成员、海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赵捷说,该犯罪集团每年广告投放的支出达数百万元之多。 一旦有人联系咨询,便会有业务员伪装成专家给对方看诊,通过专业话术虚构
疗效从而诱导消费。在客户反映药物不起效时,年轻的业务员压低嗓门、放慢语速,冒充“老中医”,忽悠对方购买
更为宝贵的“特效中药”。 据关某奇、王某诗等主要犯罪嫌疑人交代,在开办公司之前,他们派专人去外地“学习”,再对员工进行专业术语等方面的岗前培训。此外,他们还特聘了律师,通过修改“话术”来规避风险。要是有客户察觉上当受骗想要维权,公司还有专人负责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引起警方注意。 赵捷说,经调查,犯罪嫌疑人标榜的原价1996元一个疗程、现只需1596元的“明目蒺藜丸”,成本仅为70元。而且,该犯罪集团并没有药品研发生产能力,实际上是一家皮包公司,产品都是由合作的药物公司代发。
网上寻医问药需谨慎
“犯罪手段欺骗性强,严重危害群众身体
和财产安全。”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瞿建介绍说, 2019年以来,该犯罪集团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利用患者治病心切、防骗意识不强等,虚构所谓医学专家的良方、偏方骗取信任,并夸大、虚构药品疗效,通过网络、电视平台推广,大肆蒙骗群众。截至案发,全国各地共有超过10万名受害人,涉案总金额3亿多元。 目前,该案部分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审查起诉,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提醒,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是网上寻医问药,专家的真假难以辨别,切勿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和所谓的“特效药”。当遇到需要诊断用药、治疗时,应尽量选择到正规
进行现场检查、诊断,以免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创新药加速挺进医保 多个年内获批品种纳入
|
下一篇:
医保目录再调整!新冠、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用药
相关文章
皮肤病化药TOP20出炉,18个品牌药店大卖过亿!
2023-11-23
22省市肝功生化试剂集采即将开启!
2023-11-22
板蓝根价格“跌宕起伏”,减种后关注度高!
2023-11-25
官方回应全国疫情形势、“五一”防疫部署等热
2023-11-24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人享有健康
2023-11-24
十年来我国多层次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取得成效
2023-11-22
随机文章
跨国医疗企业借进博平台快速“融入”中国
省增补品种明年7月全部清空!零售统筹支付“双
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公开征求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
国产新冠特效药啥时候能用上?可作为预防性药
近五年医药贸易进出口额逐年增长
首个国产1.1类抗ED创新药展硬核实力!近百亿市场
泌尿系统感染用药冲刺百亿市场 院内、药店中成
内蒙古产量不小,桔梗行情如何?
百奥泰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下一程,能否
国家药监局:2022年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下发
国家卫健委印发口腔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
确认!这类医用耗材全线降价
全国医疗机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将出台
恒瑞医药97款1类新药霸屏 31个品种首家过评
中国多地调整优化核酸查验 多措并举满足就医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
浙江县域就诊率达89.54% 城乡医疗资源差距不断缩
国药、科兴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疫苗在国内获批
北京出台医疗救助惠民措施 基本医保报销费用全
八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推动配备交通医疗急救箱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